English

专家为我国生命科学把脉

2001-04-12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

本报北京4月11日电(记者董山峰)我国科学家已顺利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1%“工作框架图”的测序工作,在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。在后基因组时代,我国如何面对发达国家和跨国医药企业围绕遗传资源的新的“圈地运动”式的竞争,来自海内外的400多位专家学者,包括近十位两院院士今天在北京出席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大会,专门为此进行精心筹划。

众所周知,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,只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步。从基因组序列中提取有用信息、进而揭示其蕴含的全部意义,并应用于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,解决人类健康问题,最终认识人类自身,实现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,才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意义。

近年来,人类遗传密码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日益显现,世界各国争相把发展生物技术列为重点方向。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,有关核酸、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。面对如此巨大而复杂的数据,运用计算机管理数据、控制误差、加速分析过程、提取有关基因与蛋白质功能的信息已势在必行。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,生物信息学这一由生物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蓬勃发展,并日渐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。在当今遗传资源争夺的竞争中,特别是在有限的人类遗传资源的“天书”被逐步破解的过程中,生物信息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专家们预言,制定正确合理的我国生物信息学发展策略,不仅对保护不可再生的民族遗传资源、维护国家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而且将成为生命科学发展及生物医药产业生存的强大推动力量,并将对21世纪生命科学乃至其他自然科学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